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山海经这本书对于现代社会最大的意义在哪里((19)

来源:陶瓷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02-01-0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这里说的格律音调,不是外在固定的形式,格律不是现在流行理解的字数格式,而是格调、气格。格式无所谓“卑陬”不“卑陬”,只有格调才有。而格调

这里说的格律音调,不是外在固定的形式,格律不是现在流行理解的字数格式,而是格调、气格。格式无所谓“卑陬”不“卑陬”,只有格调才有。而格调显然并非形式。音调也不是中性的形式性的东西,而是为达到兴像风神的审美意境服务的,否则就不可能有所谓“乖舛”不“乖舛”的问题。文学作品的好坏高低与外在形式无关,而与审美格调有关。美学范畴大多是指示性的,而不是规定性的。这就是说,它们大多不是形式,而是现象学所谓的形式指示。例如,“诗最可贵者清,然有格清,有调清,有才清……靖节清而远,康乐清而丽,曲江清而澹,浩然清而旷,常建清而僻,王维清而秀,储光羲清而适,韦应物清而润,柳子厚清而峭”。(65)这里的“清”就不是形式,而是形式指示。

在传统艺术思想中形式不仅没有显著的地位,而且艺术家们往往更强调在艺术创作中要突破固有陈式:“脱套去陈,乃文家要诀。”(66)艺术既然以造化为师,在创作上就应该以自然为上。要“肇自然之性,成造化之功”。(67)这就决定了古典艺术思想反对在外在形式上刻意雕琢。“文章成就,更无斧凿痕,乃为佳作耳。”(68)所以古典艺术思想不太注重固定的形式规则,比起固定的艺术形式和法则,艺术所要体现的道更重要,叶燮说:“诗文一道岂有定法哉!先揆乎其理,揆之于理而不谬,则理得;次征诸事,征之于事而不悖,则事得;终絜诸情,絜之于情而可通,则情得。三者得而不可易,则自然之法立。”(69)这“自然之法”实际乃道,而非外在人为的法则。

古典艺术思想中不太重视固定的法则形式的思想,除了无的形而上学影响外,与传统哲学的经权思想有很大关系。传统哲学中,经权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主题。它涉及的是抽象原则与具体实施的辩证统一。有原则,但任何原则都要在具体条件下作适当的发挥、变通甚至超越。但所有这些是建立在原则的不可动摇基础上的。古典艺术思想同样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。宋人吕本中谈学诗当识活法,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:“所谓活法者,规矩备具,而能出于规矩外,变化不测,而亦不背于规矩也。是道也,盖有定法而无定法,无定法而有定法。”(70)石涛对此(无法而法,乃为至法)有更为清晰的表述:“凡是有经必有权,有法必有化。一知其经,即变其权;一知其法,即功于化。”(71)法之生命在化,而不在守。循规蹈矩就没有艺术:“书法要得自然,其于规矩权衡,各有成法,不可遁也。至于骏发陵厉,自取气决,则纵释法度,随机制宜,不守一定。若一切束于法者,非书也。”(72)董逌这里讲的“纵释法度,随机制宜”,也就是石涛讲的艺术创作中守经变权,以无法为法。

古典美学从来反对拘泥成法,而主张“画有法,画无定法”。(73)说这话的方熏自己在《山静居论画》中说了许多画法,说明他并不否定画法的意义,但不主张任何成法而强调“画无定法”。画无定法,意味着画法可以随时创造,而不能墨守成规。古代艺术家还看到,真正达到“气韵生动,寻味无穷”的艺术极品,完全不守绳墨,但却清新脱俗,自有韵致,是为“非法之法”。(74)

当然,这绝不是说古典艺术思想完全不要形式和法度,主张乱来。(75)恰恰相反,真正优秀的艺术家正在于在法度之内展现创造和想象力的自由,“李太白非无法度,乃从容于法度之中,盖圣于诗者也”。(76)但不管怎样,法不是最终的,法从艺,不能艺从法。艺术不能无法,但法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。绝对的是无法之法,即太初之无本身,它才是对艺术的真正限制。绝对的无限则无有。石涛对此有极为深刻的认识:“无法则于世无限焉。是一画者,非无限而限之也,非有法而限之也。法无障,障无法。法自画生,障自画退。”(77)有学者指出,石涛说的“一画”之“一”就是古代哲学家所言的创化之“无”,但“一画”本身却不是古代哲学家所言的本源性的无,而是一个画学概念,指的是“无为(自由而无所羁束)创造之法”。(78)这就值得商榷了。

其实石涛自己对“一画”究竟为何说得很清楚:“一画者,众有之本,万象之根;见用于神,藏用于人,而世人不知所以。”(79)我们如果将这段话中的“一画”换成“无”,意思完全相同,“一画”实际就是那个源始的创化之无。这个实际是“无”的“一画”,不是具体的什么画法,但也不是纯然的无,而是一种必然的创化可能性,对此石涛表达得极好:“是一画者,非无限而限之,非有法而限之也。”(80)这里尤其需要区分“一画”和“一画之法”,在石涛那里,它们显然是有根本区分的。一画是体,一画之法是用。一画既然“藏用于人”,那么当然“一画之法,乃自我立”。(81)立一画之法是一个通过自由的具体创造展现天地万物之理、之态的过程,“盖以无法生有法,以有法贯众法也”。(82)这当然不是一般俗人所能到,非至人莫办。“至人”概念来自庄子,庄子云:“至人无己”。(83)“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,故能胜物而不伤。”(84)石涛也言“至人无法”,但不是什么法也没有,“非无法也,无法而法,乃为至法”。(85)无法而法”,就是庄子讲的“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”,这才能得乾旋坤转之义,彰画道,了一画。

文章来源:《陶瓷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taocizz.cn/zonghexinwen/2002/0108/358.html



上一篇:陶瓷学报期刊分类(陶瓷学报是核心期刊吗)
下一篇:没有了

陶瓷学报投稿 | 陶瓷学报编辑部| 陶瓷学报版面费 | 陶瓷学报论文发表 | 陶瓷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陶瓷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